《古道幽芳》

……
我生之初尚无为,我生之后汉祚衰
天不仁兮降乱离,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
……
文姬之于诗歌和音乐,可谓造化精灵。对这汉末建安的一代才女,心仪久矣,却原来,她的芳踪深深地留在了鄂尔多斯。文姬于汉末战乱中为匈奴所掳,没于南匈奴左贤王,胡中十二年,生二子。左贤王的宫帐长期设于汉西河郡美稷县,即今准格尔旗境内的美稷古城,遗迹尚存。而文姬“嗟别稚子”后归汉时走的路,正是纵贯鄂尔多斯南北的“秦直道”。“秦直道”上,听得朔漠胡笳的阵阵哀声,文姬一步一回首,一步一神伤,徘徊瞻顾,徙倚彷徨,吟念出了千古绝唱《胡笳十八拍》。
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,取道柴登村城梁社,徒步于野,寻访“秦直道”遗迹。下至梁峁沟壑深处的一个“古路豁子”,极目远眺,终于看明白了——坡梁上的六七个“直道豁口”,明显的开凿痕迹,宽度相同,笔直贯传,大道两侧的山头一线相连,正如史籍中所说的“正南北相直道也”。
长城是秦王朝的弓弦,直道是弓弦上射出的利箭,这利箭“射”到城梁的坡梁沟峁时,“堑山堙谷,直通之”——一座座坡梁削穿了,一条条沟谷堙没了,所向披靡,不可阻挡。
秦皇南归的仪仗,汉武北征的大军,出塞的昭君,归汉的文姬……都曾在柴登城梁走过。
如今,除了坡梁上这几处“遇山凿山”的开凿豁口,大秦故道已被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剥蚀作千沟万壑,枯寂、苍凉于荒郊野外,人迹稀逢,飞尘不到。
见得白色的、淡淡的小野花,一丛丛,一片片,古道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她们,是归汉途中文姬的幽芳所化么?
谓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
谓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
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
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
……
多好的一次春日游,多好的酬劳啊,今日,在我的鄂尔多斯,在东胜,城梁,黄土梁峁中的“秦直道”遗迹上,觅得了那旷世才女的踪影,嗅得了她千年不散的幽芳。
孤寂的心,在这荒郊野外,有了伴侣,有了投奔,有了归依,顿觉一阵温软的馨香拂面,令人柔肠寸断,无限慰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