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媒体报道
  3. 内容

薪火相传的守望者——讲述准旗漫瀚调传承人王凤英的故事

王凤英:传承蒙汉交融艺术经典

22年前,她从老家陕西省府谷县来到准格尔旗,与漫瀚调结缘,并深深的被这种蒙汉交融的艺术经典所打动;22年后,她成为了全旗第一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代表性传承人。为了传承面临失传的艺术经典,她毅然担负起漫瀚调传习所的组织工作,在她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了漫瀚调队伍,成为了漫瀚调新一代的接班人。她,就是漫瀚调传承人王凤英。

在位于沙圪堵镇育才社区的漫瀚调传习所,记者遇到了王凤英,每周周二、周四下午16:00,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,为沙圪堵镇的漫瀚调爱好者进行辅导。记者看到,这些漫瀚调爱好者中,年龄最大的七十多岁,年龄最小的只有六岁。他们大都是受王凤英影响,来到这里交流、学习。

640.webp.jpg

6岁的吕心如受父母影响,也被漫瀚调所吸引。她经常跟着父母到传习所学习,有时候一家三口还会到王凤英家中,向王凤英请教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,吕心如已经能完成的唱一段漫瀚调曲目了。

“我特别喜欢唱漫瀚调,我跟王老师学的挺好,我希望我可以唱的更好一些。”吕心如说。

“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漫瀚调,从今年王老师开了培训班以来,我们一家人就有了学习的环境,每到她开这个课程的时候,我们一家都去,我的小女儿也特别喜欢漫瀚调,我希望我的女儿能把漫瀚调学的更好一点,更规范一点,能把漫瀚调传承下去。”吕心如的妈妈祁金梅说。

从一个对漫瀚调一无所知的外乡人,到成为受人尊敬的漫瀚调传承人,王凤英一路走来,有着自己的坚持,也有着对漫瀚调的执着。

“我从93年调回到准格尔旗,接触到漫瀚调音乐,我就感觉这种音乐特别好,后来通过自己听、看、问,开始从事漫瀚调的学习。”王凤英说。

就这样,王凤英凭借着对漫瀚调的喜爱以及不懈的努力,终于3年后,她开始陆续参加旗里组织的各种漫瀚调大赛,并多次获奖。2000年,她在第二届中国西部民歌歌手邀请赛中荣获特别奖,将漫瀚调从准格尔旗带到了全国,也就是从那时起,她正式踏上了漫瀚调传承之路。

“回来以后到了师范,到进修学校有一个漫瀚调艺术班,到那里去任教,培训学生娃娃。到了教师进修学校,有一个最大的困难,那就是教材问题,因为我们漫瀚调是民间的东西,之前没有一些书本知识,更没有教材,所以说漫瀚调要进入到课堂里面,一定要规范成教材,来给娃娃上课,所以说这个是很难的。我请教了一些老艺人,也从自己身上总结了一些自己学习的经验,然后根据音乐的教程,自己编创了一本漫瀚调教材。直到现在这本教材我在培训其它小学生的时候还在一直利用。”王凤英

640.webp (1).jpg

在三年的漫瀚调培训工作中,王凤英不仅编制了漫瀚调教材,而且培养出了100多名十几岁的漫瀚调接班人,而她也深深的感到漫瀚调这门艺术面临失传的严峻性。2014年,全旗各地纷纷成立漫瀚调传习所,王凤英主动承担起了沙圪堵镇的工作,她希望尽自己所能,让漫瀚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

“我们之所以成立漫瀚调传习所,为的就是普及漫瀚调,漫瀚调到近几年才有了一部分八九岁十来岁的孩子,在之前最小年龄的也是四十多岁了,所以说接近断层阶段,所以我们就逐步成立了传习所,逐步开始培训,我也真心的希望我们这些年轻的小孩,中年人和老年人,可以来我们这里乐乐,唱我们传统的漫瀚调,我们这些年轻的小孩可以继续传承,发展我们的漫瀚调。我也会尽心尽力的去培养年轻的小孩,去传承发扬我们的漫瀚调。”王凤英说。

二十多年来,王凤英与漫瀚调早已密不可分,漫瀚调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她希望这个它用大半生来守护的艺术经典能够代代相传,永不失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