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媒体报道
  3. 内容

漫瀚调歌王——奇附林

欣赏鄂尔多斯高原,漫瀚调的发源地准格尔旗非去不可,到准格尔旗,大路镇小滩子村非访不可,因为这个村庄有位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、中国原生态“十大歌王”之一的奇附林。年近六十岁的奇附林是位地道的农民,几十年间,他将漫瀚调艺术唱响了黄河两岸、长城内外,又让大江南北领略了它的艺术魅力,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好奇和惊叹。

朋友来了把歌唱

今年秋季的一天,有位作家到鄂尔多斯高原,途径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时,执意想见识“漫瀚调之王”奇附林,托人联系并说好晚上一起在镇里的大西北饭庄聚餐。接到电话的时候,奇附林正在地里干活,听说远方的朋友来看望自己,就在电话里嚷嚷开:“啊呀,不用晚上了,就中午坐坐吧,你们来小滩子村吧,我走不开。”

当天中午,奇附林家里院外挤满了乡里乡亲,比农村赶交流会还要热闹。酒过三旬,菜过五味,好客的奇附林一抹嘴:“你们大老远的来看我也不容易,我就给大伙唱一下我的成名曲“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”,表示一个谢意吧。”

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,

几十几道弯弯里有几十几只船

……

我知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,

九十九个艄公把船扳。

高亢、悠远的声音似炸雷一般,听得人血热、过瘾。这个时候,同来的三位南方人像看怪物一样盯着说笑的奇附林:“老奇,你可把我们吓坏了,从没听到过这种声音,太绝了,从那发出来的声音? ”

奇附林热情地招呼三位南方人,又是倒酒,又是让座,然后慢条斯里地说:“声音是天生的,没办法。 ”

座中有人叫奇附林依据现场情景,来一段现编现唱,奇附林一点也没有扭捏,站起身便唱起来:

绿茵茵的韭菜炒鸡蛋,

小村村也能给客人把疲劳减。

如今政策放了个宽,

到处有营生,到处是钱。

……

歌声里洋溢着奇附林对党的富民政策的赞美和新生活的憧憬。

听小滩子村村民说,年轻的时候,不管是在赶马车跑运输的途中,还是在沙漠里放牧牛羊,不管是在黄河里拉大船,还是在黄河岸边修大渠,奇附林看见树唱树,看见鱼唱鱼,拉大船时唱船夫曲,放羊时唱放羊曲,想唱就唱,唱了几十年,成了家喻户晓的“漫瀚调之王”。

从小迷恋漫瀚调

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像一枚纽扣点缀在晋陕蒙交界的黄河岸边,西边是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,东南是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,北面隔河相望的是托克托县一溜湾葡萄沟。

1953年11月29日,当奇附林来到人世时,一家老小万分喜悦,父亲奇文海为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奇附林,意思是靠住大树好活,但生活的贫困让奇附林的童年充满艰辛,具有浓厚的漫瀚调艺术氛围的家庭,又让他吸取了浓浓的艺术营养。

提起奇附林,小滩子村上了年纪的村民人都很自豪:“那娃娃从小就是个戏迷,家里穷得叮当响,也不忘唱。”同年龄的村民羡慕他:“我们也会唱漫瀚调,没想到人家唱出了名堂。”

少年时期的奇附林极爱看戏,附近的村庄偶尔请来戏班子,人们像过年一样忙碌。看戏时,不论小伙伴们玩得如何热闹,他都一动不动地坐在小板凳上,沉浸在那高亢激越、粗旷豪放的漫瀚调曲调中。读初中时,奇附林被迫放弃学业回村放羊,帮家里挣工分。一天,黄河对岸的托克托县的二人台戏班子到小滩子村演出,正在放羊的奇附林偷偷地把一群羊圈在一个破旧院子里,自己给戏班子打下手,队长见不到羊群回村,父亲看不到他回家,直到深夜才找到他,而奇附林没事人似的,像模像样地在舞台演唱着。

奇附林嫌放羊太孤独无聊,就给村里赶起了马车。他与一些中年人“混”在一起,一年四季奔波在黄土高坡,上煤窑拉炭,去东胜拉货,一路走来一路唱,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,学会了不少来自民间的漫瀚调歌词。回忆起这段经历,奇附林至今念念不忘,说“是赶马车的营生给自己后来的演唱漫瀚调生涯垫了底,看见啥唱啥的本领就是这个时期掌握的。”

奇附林那副天生的唱漫瀚调的嗓子,走到哪里,都能给哪里带来歌声和欢乐。20岁时,他去了公社专业队,整修黄河大渠。繁重的体力劳动,没有消磨掉奇附林的爱好,他一边劳动,一边和志同道合的队员对唱。有一次,夕阳西下,几位赤着上身的船工轻松自如地驾驶着满载乘客的轮船,在奔腾不息的黄河里徐徐驶来。眼前壮观的景色吸引了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奇附林,他兴奋地扔下铁锹,一口气跑到岸边,唱起歌来,那炸雷般的声音弥漫在黄河上空久久不去,震动了那些忙碌的船工,也震惊了挥汗劳动的队友们。

农闲时,奇附林骑上自行车到托克托县批发上几箱冰棍,到有戏班子活动的土右旗、准格尔旗的镇上卖,一边卖冰棍,一边和戏班子拉关系,卖完冰棍,揣上钱,就跟着戏班子走了,一走好几月,戏班子觉得他唱功不错,就让他穿插在中间演唱,表演一场给他5块钱。他说:“那个时候,心里只想上舞台露露脸,卖冰棍只是借口,不然,不好长时间从家往出走。”

歌声飘过大江南北

“漫瀚调是那肚肚里的油,装满喜事才往外流,如今准格尔喜事多,肚肚里头都是油。”

改革开放以后,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,准格尔旗加快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步伐,小滩子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。丰厚的漫瀚调艺术土壤,培育了奇附林的创作潜能,他试图用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了。

1987年,准格尔旗举办漫瀚调青年歌手大赛,好多漫瀚调爱好者前来报名参赛,正在地里干活儿的奇附林接到通知也赶来参加比赛。大赛的头一天晚上,奇附林匆忙来到准格尔旗沙圪堵镇,找到大赛组委会,了解了赛程和规则,还担心自己的“野路子”登不上大雅之堂。没想到,他的《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》一炮走红,获得了大赛一等奖。2000年,在自治区首届农牧民歌手电视大奖赛中,奇附林演唱的《大河畔上栽柳树》征服了数千名观众,喝彩声像潮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,获得了大奖赛农民组第一名,并被聘为内蒙古电视台特约歌唱演员。

有一年,奇附林在北京参加某演出活动,他那奇特的声音惊呆了台下观众。活动结束后,一位编导让乐队给他伴奏,他在那儿唱,编导让指挥给测,测出来是HighA,编导激动地告诉奇附林:“你唱到HighA了,你认不认识帕瓦罗蒂呀。”奇附林问:“HighA是怎么回事?不认识这个人。”作曲家徐沛东说:“通过奇附林的演唱,才知道中国西部还有这么好的歌种。”

2007年6月初,作为“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”,奇附林到北京领取证书。座谈会上,奇附林应邀为与会人员演唱,赢得了满堂喝彩,被央视编导选中,作客某访谈节目。

他还相继参加了原生态“十大歌王”巡回演唱会、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,奇附林独具特色的演唱征服了众多观众,使大江南北的人领略了漫瀚调的魅力。

会演唱不会识谱

奇附林并不认识歌谱,写谱子的人先听完他唱的歌才能做谱子,而做出来的谱子他也看不懂。但他演唱时嗓音运用自如,令人震撼,很多观众都觉得他的嗓音很有特色,专家们说他是“高音D之王”。

从黄土高坡走出来的农民奇附林,到底是怎么发音的,嗓音竟然比世界歌王帕瓦罗蒂(高音C之王)还要高。奇附林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他自己也不清楚,就是乡下的那种业余唱法。

记者:在您唱的歌当中,哪一首唱到了那个高音D?

奇附林:就是《大河畔上栽柳树》。

记者:您不知道自己能唱到哪个音阶?

奇附林:不知道,因为我没学过谱子,也没接受过专业训练,完全是乡下的那种土唱法。

记者:那是谁告诉您,您唱歌的声音比帕瓦罗蒂唱得还要高?

奇附林: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们听了我的歌说的,其实,在农村唱的时候,都是黄土高坡上的声音,一张口就高8度。我唱的时候,从嘴里边唱到脑门地方,再往上唱到脑袋顶,然后到丹田,全身贯通,都在发力。我唱出来的音都是真音。我的嗓音跟女同胞的差不多,大部分男同胞都有喉节,我就没有喉节。

记者:您觉得因为没有喉节,所以能唱那么高?

奇附林:也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什么,不清楚,反正唱了40多年,就这样唱过来的。

记者:除了演出的时候,您会在什么时候唱歌呢?

奇附林:放羊的时候,把羊放在山坡上,一个人站在黄河岸边就唱上了,再就是赶马车的时候唱。看到啥就唱啥,现想词现唱,能唱二三个小时不停。

记者:您的生活当中可以没有歌声吗?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呢?

奇附林:不可以,必须得有。没有好像就没精神了。

记者:没有什么样的精神?

奇附林:漫瀚调来自民间,你即使不大声唱,走在路上,坐在家里,或者劳动的时候,男的也好,女的也好,低声也要唱,随心而唱。

让更多人传唱漫瀚调

2004年西部民歌大赛后,奇附林开始往来于各种演出活动中,还供职于北京的一家特色餐厅,做起了音乐指导。每当站在舞台上唱起漫瀚调时,奇附林总觉得缺少一种力量和信念,不如在乡村的舞台上有精神,后来辞去工作回家乡了。他说:“不想离家乡太远,因为我是原生态的民歌手。”

回到家乡后,奇附林走在乡村小道和小镇的繁华街头,总会有人给他递烟,对他嘘寒问暖。所有人都知道,这位个子不高、衣着朴素的老头就是全国原生态十大歌王之一。

歌手们都把保护嗓子当作大事,奇附林却抽烟、喝酒样样不忌,嗓子还是那样“铁”。

从一位漫瀚调民歌歌手,成长为“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”,这种角色的变化,让奇附林收获荣誉的同时,更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。他曾走进中央音乐学院,向大学生们一字一句教唱漫瀚调,还接受了很多学唱漫瀚调的南北方徒弟,但没有教自己的两个儿子,觉得他们五音不全,不会唱好。他经常对漫瀚调爱好者说,唱漫瀚调就是凭感觉,不需要太专业,只要有一个好嗓子,自己又喜欢,什么人都可以唱。

奇附林现在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,和老伴住在小滩子村的老房子里。他希望能出一张属于自己的漫瀚调专集,让更多的人来传唱漫瀚调。(刘生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