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把剪刀,一张纸,一剪就是一辈子
我是赵美玲,人称“赵大剪”,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。赵妈妈说,自己打小就被一群剪纸好手包围着。姑姑、左邻右舍大婶大妈都喜欢剪窗花,而奶奶更是一把「好剪刀」,十二生肖、人物肖像、花草树木……在奶奶的剪刀下活灵活现。
她如痴如狂地跟在奶奶等前辈们后面,玩起了剪纸这门手艺,早早地练就了一手好剪功,为此她还在二十多岁时被包头文化局选去工作。
但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。文化局调她工作的消息,被父母隐瞒了下来。理由是怕这个人事机会,断送了他们在赵老师儿时许下的娃娃亲。
后来,赵妈妈自然而然地结了婚,过上了柴米油盐的日子。像那个年代所有的家庭妇女一样,她不得不每天种田务农、养鸡养鸭、伺候公婆、抚养儿女。
为了能够兼顾家庭和爱好,赵妈妈每天晚睡早起,点灯熬油地剪纸。她说,自己甘愿为剪纸牺牲休息时间。哪怕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,她都不愿意放弃。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一把剪刀一张纸,一剪就是二十几年。这一坚持,更是一辈子。
到了1995年,一档关于剪纸艺术的节目升华了赵老师对于剪纸的认知:要成为一个剪纸艺术的传承人。
接下来的十几年间,赵妈妈更加潜心剪纸创作,不断汲取剪纸艺术的传统精华,兼容并蓄地将内蒙古元素、民俗民风、古今轶事等融入作品之中。
一幅幅走心的作品应运而生,一时间引发无数人为她疯狂打call。
2008年初的一个晚上,赵妈妈和老伴追忆年轻时的苦涩生活,突然间灵光乍现,“我要把农村几十年的变化剪出来,不管多久,不论多难,我都要把它剪出来!”于是,一幅历时两年,长达140米的《农民纪事图》就此诞生。
有人对这幅旷世巨作做了统计:各类人物形象2080人,家畜(马牛猪羊)365头(只),飞鸟331只,车辆182 辆,房屋178间。
剪纸艺术,成就了赵妈妈。她深知剪纸艺术的力量,转而开始开设剪纸课程,对没有基础的姐妹进行免费培训。
2016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赵美玲与妈妈制造项目结缘,并成立了妈妈制造剪纸合作社。
借着「妈妈制造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,合作社的剪纸妈妈们,用手中的剪刀,剪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,并通过福袋项目增加了收入,过上幸福生活。不管是一台电视,还是一辆自行车,改变就在她们的付出后呈现。
刘妈妈的丈夫在一次矿难中丧失了劳动能力,加上两个幼小的孩子需要照顾,全家人的生活压力差点压垮这位年轻的妈妈。2017年初,她加入妈妈制造合作社,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一手好本事,她正在一步步将这个“不幸”的家拉向彼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