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李美霞作品《丢了表针的钟》入选内蒙古2024年度高价值版权作品
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,内蒙古2025年版权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在兴安领创·展示体验中心精彩启幕。活动现场,发布了《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价值版权作品》,来自东胜区作家李美霞创作的儿童小说——《丢了表针的钟》入选。
一、美术作品
《智慧牧场——牧羊人》《昂骏》《童梦牧歌系列》等
作者:王星旺,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中国雕塑学会、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,内蒙古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。
王星旺创作的系列雕塑作品,创意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,积极创新,聚焦时代主题,弘扬北疆文化,关注民生百态。其作品立意深刻、韵致丰富、意趣盎然、风格鲜明。在技法上,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推介方向为文化与旅游融合领域,打造多样化文旅产品,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,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
二、美术作品
《牧马人》《欢喜牧歌》《色彩与自然界的对话》《黄昏》
作者:包玉荣,内蒙古兴安盟画家,科右中旗第一小学美术教师。其作品曾参加“多彩中国——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”并被永久收藏,还参与了“意象世界”国际巡展。
这组油画作品以草原和兴安大地为背景,生动展现了草原的壮丽景色与当地的生活场景。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,将草原的美丽与兴安人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,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。推介方向为独立艺术品流通领域,也可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和设计理念,开发家纺、文具、工艺美术等衍生产品。
三、美术作品
《黄河的女儿——老大淼》《黄河的女儿——老五灵素》
作者:鲁婷,中国女画家协会、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,国家二级美术师,乌海市海南区美术馆馆员。她的黄河石彩绘作品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“萨日纳”奖等重量级奖项,并在深圳国际文博会、北京文博会等重要展会亮相。
《黄河的女儿》系列黄河石彩绘作品,融合了中国画、油画、版画等多种艺术技巧与材料运用。在石头表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,塑造的艺术形象饱含情感与故事,展现了黄河之美,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。推介方向为衍生文创产品、平面装饰产品、动漫形象、影视化产品领域。
四、美术作品
《七彩蒙古马》《马鞍》《石榴籽》《鸿雁祥云》《华彩内蒙古》《中华民族一家亲》
作者:内蒙古布丝瑰(实业)集团有限公司。该集团创建于2018年,是一家集文化服务、文旅投资、文创产品研发、服装服饰加工制作、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,致力于非遗传统文化产业发展,构建了立体式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体系和手工艺品产业链。
这一组盘扣画作品,设计了如菊花扣、金鱼扣、喜字扣、兰花扣、琵琶扣等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,并通过组合展现出各种造型和字体。例如,作品《中华民族一家亲》以石榴为主题构图,石榴果实部分由56个民族人物笑脸组成,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与团结。制作工艺包含盘、包、缝、编等多种手法,在样式设计、颜色搭配上极为考究,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。推介方向为通过非遗展示传播传统文化,作为用现代设计手法诠释传统符号的时尚艺术作品进行流通。
五、美术作品
二人台文创剪纸系列
作者:内蒙古元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,是一家以从事民族文化创意设计、工艺品设计、文化衍生品设计、民族工艺品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为主的企业。
(一)二人台文创茶具
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,是重要的民间文艺形式,多年来形成了很多传统的剧目和小戏,深受老百姓喜爱。此款产品中,设计者以二人台传统剧目《打金钱》《挂红灯》《卖碗》《五哥放羊》《压糕面》《走西口》《要丝弦》为灵感,运用剪纸艺术,将剧目中的精彩瞬间与独特元素呈现出来,形成了七幅美术作品,以单个作品登记版权,并应用于茶具之上。
此套文创茶具由一壶、一公道杯、一茶漏以及六枚饮杯组成。每一幅作品都印制于白玉瓷器之上,瓷质细腻温润,与剪纸的质朴相得益彰。品茶时,既能欣赏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,又能感受到二人台文化的深厚底蕴,是典型的基于民间文艺再创作的创新应用作品。
(二)二人台冰箱贴音乐播放器:
此款作品以内蒙古传统戏曲“二人台”为灵感,巧妙融合了民间文艺与现代科技,设计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创意产品。
设计者以二人台剧目《挂红灯》以及二人台经典乐器“枚(笛子)”“四胡”“四块瓦”“洋琴”为设计元素,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,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二人台表演艺术的细节与神韵,形成了五幅戏曲人物小像,并登记美术作品版权。这些版权作品制作成为冰箱贴,可单组使用,亦可插立于舞台造型的音乐播放器上,播放器内置二人台经典曲目,恰似演员现场表演的精彩瞬间。
六、工程设计作品
《君子津》
作者:武继平,内蒙古艺术学院影视戏剧学院舞台美术教研室主任。曾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、闭幕式文艺展演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、闭幕式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、闭幕式文艺展演的道具总设计。
该作品为沉浸式戏剧设计舞台,设计灵感来源于第三国际纪念碑。作者提取相关设计元素,并将舞台空间布局应用于戏剧演出中。推介方向为舞台剧、音乐剧演艺机构。
七、文学作品
《丢了表针的钟》
作者:李美霞,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、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,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(内蒙古班)学员,内蒙古大学第九期、第十一期文研班学员,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。
《丢了表针的钟》是一部儿童小说。故事围绕橘子家一个坏了的钟表展开,在修理钟表的过程中,橘子家发生了一系列奇事:表针突然消失,橘子奶奶一夜变年轻,橘子也瞬间长大……故事诠释了大人害怕衰老、孩子渴望长大的普遍心理,旨在告诉孩子们要珍惜当下时光,慢慢成长,让每一天都快乐安康,这才是对时间最好的回馈。推介方向为向影视、传媒等机构推荐,可改编为动漫、舞台剧、有声读物等多种形式,实现广泛传播和商业价值最大化。
八、文学作品
《少年组诗》《雷锋赞歌》《我要用最美的语言赞美你》《我在长大》
作者:孙安琴,诗人,内蒙古自治区少先队工作学会会长、自治区少先队总辅导员。
这组诗歌以明快生动的笔触讲述英雄榜样的故事,描绘成长的历程、梦想与努力的美好,被各地少年儿童广泛诵读,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,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底深深扎根。推介方向为向出版、传媒机构推荐,可改编为有声节目、有声读物,进行广泛传播。
九、音乐作品
《月亮姑娘》
作者:穆尼,内蒙古现代流行音乐歌手、演员、制作人。
这首歌曲调优美,描绘了月亮翻山越岭,历经岁月和旅途考验的甜蜜而坚定的爱情场景,充满浪漫温馨的氛围,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。推介方向为各演艺、传媒机构以及线上音乐平台,进行广泛传播,实现商业价值。
十、音乐作品
《昭君说》
作者:蓝心,琵琶教师,自媒体从业人员。
这首作品以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手法重新诠释王昭君的故事,将她的抉择、功绩以及千年回响娓娓道来。歌词通过意象构建时空纵深,用音乐歌颂昭君的坚韧,最终将个人史诗融入对中华盛世的礼赞。推介方向为向影视、出版、传媒机构推荐,也可作为必要元素融入舞台、情景剧、主题景区、主题文创产品,实现文化传播和商业转化价值。
十一、视听作品
春州古城 MV
作者:词作者李馥利,突泉县文化馆馆长;胡秀娥,突泉县文化馆副馆长。曲作者任家荣,兴安盟艺术研究创作中心主任;演唱刘洋,兴安盟文联编辑部干部。
在科尔沁草原与大兴安岭相拥的褶皱里,坐落于兴安盟西北的春州古城如一册被风掀开的青铜简牍,用篆刻千年的记忆讲述生生不息的梦想。这首澎湃激越的《春州古城》,以音符为刻刀,将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的文明密码,凿刻成天地共鸣的壮阔交响。一曲新歌,亦是山河自述——以雷霆为韵脚,以风雨作平仄,在历史的断代层上,刻录着中华文明北疆史诗的注脚。